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49节(1 / 2)





  他俩走到华大东门口,停在门口的吉普车喇叭就响了。然后宁东拉开车门对他俩招手,说:“等你们半天了,怎么才出来?”

  邢兰州从副驾那边探头,“小妹,你很可以嘛,一共有三次,我俩面对面站好几分钟,你都没看见我!”

  “嚯,好家伙!”李振华和前邻居们打过招呼,心灵和眼睛都交给了这辆车。

  “你们好呀,我去平大办了点事。”李惜文绕过去,“兰州哥,我还特别好奇,我和你的女同学差不多天天能遇见,怎么就没遇到过你呢。你都在哪里和我面对面了?”

  “主教学楼东过街楼那儿。每次你都只顾着和别人讲题,我想着打断你不合适,就没有喊你。结果你都看不见我。”邢兰州笑嘻嘻的,其实他也没多介意李惜文没看见他,就是这个事一定要说说,不然去李家蹭饭吃他怎么好点菜呢。

  “是有几次在那和同学说话来着。有眼不识泰山我的错啊,你上我们家去,给你做好吃的。”李惜文觉得今天就适合喊邢兰州去吃饭,正好明天叫他干活。

  “我们就是准备好了要去你家。上车上车。”宁东把后座车门拉开,“小妹晕车不晕车?晕车坐前面。”

  “不晕。我坐后面。”李惜文先爬上车,“宁东哥,你开车的技术行不行呀?”

  “我在我小舅部队学的开车。”宁东得意的摸摸鼻子,“教我的师傅都说我是个合格的汽车兵!”

  “那我就放心了。大哥,你放心上车吧。”李惜文喊大哥上车,她看见大哥身后十几米远的地方,梁超英身边的女生幽怨的盯着宁东。

  宁东上车关车门,拉手刹点好踩油一气呵成,正眼都没看那姑娘。邢兰州看了那边一眼别过脸,趴在椅背上和李振华闲谈成为华大学生的感想。

  “我教授还是我教授,乡音不改……情怀依旧。”李惜文替她大哥总结。

  宁东笑的差点没把稳方向盘。

  邢兰州也是一把心酸泪,说:“国语有口音还好一点,好歹还能猜。这学期给我们上课的教授的俄语有口音,我一句都听不懂!我这门课怕是要考不及格!”

  “俄语最起码都有学过啊。我们老师虽然是华人,但是不会说汉语,他上课用不颠语,讲义也是不颠语的,上他一堂课,我两晚上都别想睡觉,要一个单词一个单词抠词典。”

  “哎呀,我有个同学说写信回家叫她亲戚去港城买不颠语的学习教材,我托她帮我带一套了,你需不需要?需要我请她再带一套?”

  “教材我弄到了,我需要最新的航空词典,哪国语言的我都要,虽然我妈已经给我想办法去了,但是这个东西不怕多。你请你同学帮我找找,只要能弄到,钱不是问题。”

  “好的。我们那个同学的亲戚是生意人,有你这句话肯定会很努力的想办法的。”李惜文兴致勃勃的,小哥说不定也需要的,她可以提前给小哥预备起来,她有空间啊,多囤点没问题!

  董新兰回家,第一时间把原来住在宿舍里的同学原来是妈妈老乡的事情说了。

  沈掌珠果然很感兴趣,详详细细的询问向阳镇的近况。

  董新兰把她从李惜文那儿问来的情况都说过了,沈掌珠还一直问。她说不出来了,说:“哎呀,我们那个同学也只在向阳镇长到十岁,后来他们家进了城她就没有回去了,她知道的都告诉我了。”

  “她老家不是向阳镇的?就算再忙,考上大学了也应该回去一趟的嘛。”沈掌珠皱眉。

  “为什么没回去她也没提。她说她的四个堂姐姐,两个都没上过学,两个就只是小学毕业。听她话里的意思,她家要是不进城,恐怕她奶奶不愿意给她读书似的。”董新兰心里觉得她妈的事有点多,重男轻女的地方她还能不清楚吗?她家就是,对爷爷奶奶来说,大孙子考上大学才叫光宗耀祖,她这样的孙女儿考上了大学,人家就是嘴上稀罕一下,心里没那么看重的。

  “乡下能给女孩子读到小学毕业,就已经是很开明的家庭了……”沈掌珠把围裙系起来,“你爸爸这次去齐省出差,我叫他要是顺路就去向阳镇看一眼,现在差不多也是时候回来了,呕……”

  “妈?你怎么了?”董新兰扶着妈妈去洗菜池,想起来妈妈生二弟三弟和四妹的时候好像都有这样吐过,欣喜的说:“妈妈,我们家这是要添小五了呀!”

  “但愿吧。”沈掌珠有点意外,她都四十多岁了,都没想过自己还能怀孕的,“先不要和别人说,过两三个月再看看。”

  “好的好的。”董新兰其实很有经验了,“妈妈你去躺一会,我来做饭!”

  “哪就那么娇贵了。”沈掌珠抬起头,看见院门被她的丈夫董冬至推开,在董冬至的身后,是一个瘦瘦小小的漂亮姑娘,长相和她年轻的时候有七八分相似,她就愣住了。

  董新兰一偏头也看见了,她赶紧接出去,问:“爸爸,这是谁呀?”

  “是你妈妈亲哥哥的女儿,比你小一点,叫李惜珍。你带她去你房间安置。”董冬至叹着气,和沈掌珠解释:“你亲生父母那个家呀,哎,真是乱糟糟的!”

  第66章 亲戚关系

  宁东和邢兰州中午去学校附近的农民家里买到三只老母鸡和两只小公鸡,都给装到了纸箱子里放在后备箱里,搬到了李家。

  这么重的礼搞得李惜文都不好意思开口支使他俩干活了。

  但是他俩就很自觉,在两个院子里参观了一圈就问是不是菜园要锄草了。

  好不容易长出来这么一点金贵秋苗,除草的活哪敢让他俩干啊。

  李惜文把家里的供应本找出来,夹上五块钱请邢兰州去副食店看有什么菜可以买,等邢兰州走了,她又叫宁东和她一块儿去分金桥那边挖蚯蚓钓鱼。

  “我觉得你可能钓不到鱼。”宁东这么说主要是因为分金桥附近强而有力的竞争对手最少四五位,老大爷们满头银丝钓竿讲究,一看就经验丰富工具精良。

  怎么看李惜文手里这个缝衣针敲出来的鱼钓都不怎么靠谱。

  不过然而但是,李惜文隔三五分钟就能拉起来一条一两多重的鲫鱼。半个多小时小水桶里就有七八条小鲫鱼活泼的游来游去。

  那几位老大爷在这里钓了一下午,都把自己钓成风景了也没钓上根鱼毛,突然来了一个小姑娘手气这样好,都觉得此地风水不旺老人家,一个挨一个的跑了。

  宁东非常激动,很想试试他的手气是不是一样好,可惜钓鱼不能说话,他憋得两只眼睛都几乎学会讲话了。

  正好让他钓上来两条证明一下不是她运气好是这里的风水好,李惜文就说:“宁东哥我要去那边一下,你帮我钓一会?”

  那边胡同口有个公厕。

  宁东看一眼,没说什么就把钓竿接过去了。

  李惜文也没真去厕所,她找了个宁东看不见的地方站住,把之前精神力抓住的一条两斤多的鲤鱼送上了鱼钩。

  宁东感觉到钓竿一沉就慢慢往上拉,旁边一个闲看的老大爷还说:“拉太快鱼要脱钩”,那条鲤鱼老老实实的,被宁东拉起来只是意思意思甩甩尾巴而已。

  “我,我,我钓起来的!”宁东快活的向李惜文炫耀,水桶里只有一条大鱼啊,他钓起来的呐。

  “辛辛苦苦半小时,都没有宁东哥你来这么一下厉害!”李惜文诚心诚意的夸奖完了大侄子,说:“够今天和明天吃了,咱们回家吧。”